CPU 之能
奔腾之前
其实我并不清楚计算机的古早时代,即便你生处在当时岁月,你也不会觉得类似ENIAC(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)是多么划时代的产物,除了耗电,笨重,复杂,你更多的感觉,是危险。
所以,人们总喜欢以事后诸葛的视角回顾历史,并装模作样地梳理脉络,整理因果,象征性地推导所谓的历史必然。就好像,是它自己设计的剧本,再言之凿凿地产出一堆道理和心得,带着自己意淫的成就酣睡过去。
与其说是因果,说是必然,我更愿意相信是自然而然。
很容易可以想象,当时,所有的实现都基于已知电路的串并联等基础知识和原理,晶体管之前,最先进的计算单元就是电子管,这是客观的事实,别无其它。
所以灯泡一样的玩意儿,你指望它给你算什么?
那如果一百个灯泡呢?一千个?一万个?
如果你没有数学的思维和意识,十万个电子管在你面前也是垃圾。
好在有人在计算,有人又不想自己算,有人又觉得所有的计算都可以拆解,就像所有的乘法都可以回退成加法,所有的逻辑都可以追溯为“和”,或者“或”。
串联的时候,a和b管都亮了,c也跟着亮了,并联的时候呢?
......
有趣且有用的产物出现后,人类并将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迭代。
......
英特尔4004横空出世,宣告了微处理器时代的到来。
8086的问世,标志着16位微处理器的诞生。
80286、80386,更是将32位计算推向了大众视野。
......
好家伙,个人电脑都成为可能了。而这其中,除了漂亮国的技术贡献,真正引领微电子和半导体行业的,其实是小日子。
儿子比老子牛逼的时候,老子给了儿子一棍子。很明显,不是轻生的。
不过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。
奔腾之后
九十年代,奔腾家族如同春风拂面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。
Pentium、Pentium Pro,每一款新品都刺激着行业的兴奋点。
CPU的工艺制程也开始成为焦点了,微米不够,那就纳米。
IBM的铜布线技术,解决了铝线的信号延迟问题,为CPU的高频运行铺平了道路。
千禧年来了,Yes, AMD推出了Athlon XP,0.18微米工艺,首次超越英特尔的性能,龙争虎斗的序幕。
......
摩尔定律好使过,也慢慢不好使了。
但anyway,10纳米、7纳米乃至5纳米,都不是梦。
小日子24年在北海道建了个rapidus,尼玛实验室的成果要玩量产,感兴趣的自己查查吧。
Intel的Ice Lake、AMD的Zen 3架构,以及苹果的M1芯片,不论性能还是能耗,都卷到极致了。
多核心、超线程、异构计算,早已成为现实,CPU的进化是真奇迹。
未来呢
主板厂商将主宰未来的硬件世界。
一个中庸的CPU负责基础任务调度,根据任务复杂度执行归类、计算、拆分、下发、收集、统计等任务。
一群GPU接受拆分的计算任务并持续给CPU交作业。
AI时代,GPU已经开始谋权篡位了。
就像电子管的时代一样,再复杂的计算,也可能整理成简单的,重复的,单调的计算去执行。
CPU安排的计算任务,GPU任劳任怨持续输出。
能源终将成为瓶颈。